农村科普一向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多年来,农村科普似乎就是“栽、养、种”,似乎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似乎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划上了等号,所谓科普的“科”的范畴较之我们常说的“科学技术”狭窄许多。与此相应的是,农民一方面依靠各种科学技术告别了贫穷,一方面却依然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呈现上升趋势,求神拜佛、算命占卜、修坟建庙等种种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据中国科协1998年的调查显示,相信算命的人由1996年的28.7%上升到35.5%。这些情况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农村科普除了让农民经济上富裕之外,是否应该让他们对作为精神文化表现形式的大科学也有追求呢?
把技术科普放在农村科普的第一位当然不错,但这并不能成为忽视全面的知识科普和科学精神普及的理由。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物质上的贫穷,他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贫困状态就成了更需关注的问题。如果不重视为9亿农民注入科学精神这一问题,那么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历史性任务就成了一句空话。
最近,记者得到了一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普新书———《现代公民科普教育读本(农村版)》。同样叫做农村科普图书,但这本书与其它的农村实用技术读物却大相径庭:它并不是对农业实用技术的介绍,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上。在“大科技”的宏大视野下,主要介绍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各种科学技术知识,特别传达了科技作为改变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一支力量的观念,以及中国农民缺乏的科学主义的观念、环保的观念、科学负作用的观念等等。值得赞赏的是,该书告诉农民朋友科学不仅仅是有实用意义的工具,而且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考虑到目前农民利用技术发展生产进行开发的热情日益高涨,该书又专辟一章,相当全面地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恰到好处地向农民宣传环境保护的观点。
该书责任编辑郁宝平告诉记者,该书首版印刷了5000册,不久就开始重印。农民兄弟反响热烈,有的读者专门写信来赞扬本书编得好,书中的知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记者电话采访了科普界的一些专家,他们都对此书表达了特殊的兴趣,认为出版界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工作。专家评论说,向农民朋友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实践到意识,几乎是一个空白点,但是事情的迫切性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认为,由于缺乏经验,这种综合型的农村科普读物应该积极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探索,他们还建议这项工作应该特别关注农村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类综合型的农村科普读物运作难度很大。郁宝平介绍说,由于是给农民朋友写作,在书稿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让十几名作者吃尽了“苦头”。有的作者几易其稿才“过关”,有的作者几乎打了退堂鼓。最终,经过作者和编辑共同努力,才使本书避免了人们担心的可读性差的情况。不过,书中对基因工程、太空育种、海洋农牧场等与今天中国农业现状具有明显距离的高新技术的介绍,能否引起农民朋友的兴趣,能否让他们看得懂,是否对他们有帮助,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记者了解到,这类书最关键、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是发行环节。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固然重要,但农民朋友一般并没有财力和习惯买“闲书”,让他们买实用技术图书易,买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书确实有点难。正如该书策划、江苏科技出版社副总编黄元森所说,“虽然我们自信工作的意义,但要让农民朋友买账,使此书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努力。”有的专家认为,从目前农村的情况来看,推广这类图书,完全靠市场是不现实的。他们建议,应该通过政府行为推动一下。